偷偷每月專題-專題經典好片
我們都曾有過被「標籤」、「定義」的經驗,今天要用兩部經典電影《戰地琴人》和《推拿》來說說看這樣的標籤究竟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以及我們究竟會錯過什麼呢?
戰地琴人 The Pianist 2002
這裡想拿《戰地琴人》出來說明:
種族常常會是我們拿來妄自下標籤的一個理由,而這部電影寫實的演出——一旦既定形象被塑造後,被下標籤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受到巨大改變。
《戰地琴人》採真人真事改編,在描述猶太人生活極為絕望的方面很出色,一層一層地刺進你心扉。
在猶太人被迫害的時代中,猶太人無法為自己的立場發聲,看著猶太人們在電影中苟延殘喘地活著,毫無選擇的,生命也被掌握在敵方的嬉笑中。
甚至有一幕是流浪漢搶奪女子手中的粥,卻傾倒了,他竟然趴在地上舔著粥和污水混合的,那一點點毫無僅剩的自尊。
唯一能撫慰人心的可能就是是拯救Szpilman的德國軍Hosenfeld了吧。在那個迫害、任意折磨猶太人的時代中,他保有當時軍官們人性中缺乏的善良啊,並不會一同從惡,甚至自殺式的拯救及掩護了50幾個猶太人,但終究啊,在時代的轉換下也成了戰爭的犧牲品。
在這樣的既定形象塑造後,對於猶太人沒有好感的人們更有藉口可以為所欲為。但,現在不也是這樣嗎?我們在對特定族群塑造既定形象後,不願再去接受除此之外的看法,只顧相信那些是離群值,便自顧的將所有對他們的想法、歧視、厭惡強加在他們身上。或許現在的生活較不會像過往猶太人屠殺那般嚴重,但在思想上也是相同強度的傷害了吧?
不禁回想起美國近期的種族議題,有些移民也算是沒有選擇吧?卻被這樣妄自下了標籤,從此之後的生活就面臨到了巨大的改變。這種心態和這部電影其實相差不遠吧?只是較為高尚的在這個年代罷了。
(勁爆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曾提過移民被拘留的事蹟,之後會新增說明,請持續關注)
推拿 Blind Massage 2014
這裡想拿《推拿》出來說明:
那些我們認為有所缺陷的,其實有可能活著比我們更美的生活。只在於我們自己「界定出」的兩個世界,其價值觀本來就有所差異。
在盲人的世界裡,他們因為看不見所以更真誠的生活、更坦然地傾訴自己的情感,相較於一般的健全人,我們似乎都過得太迂迴了呢,反而看不清了啊。
電影主軸圍繞著愛情與慾望,但同時也帶出了整個社會的對兩個世界的價值觀差異性及主流非主流意識。究竟什麼才是主流呢?
就如同都紅所說的,你迷戀上的美也許只是意念吧,只因旁人的言語左右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態度。
我想導演除了想帶出最赤裸坦蕩蕩的感情外,不外乎是想帶出現代人們的感受及意念無非不同。雖說價值觀可能不同,但能受到情感刺激的程度、意念上的保存卻很有可能都是一樣的。
結語
究竟我們是不是無意識的分出我們的領域,只顧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立場,對於不利自己的人們表達出階層高低的鄙視,這並不是我們應該所做的。
從這兩部電影其實可以看出,在我們認為「不同」的種族、人們間,我們這樣妄下標籤、定義的行為有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或是無法真正的瞭解他們真正的為人,很有可能就錯過一個交流了解他們的經驗吧。
以《戰地琴人》的一句台詞做為結尾,共勉之:
“Must feel better on this side of the wall, eh?”
“But sometimes I’m still not sure which side of the wall I’m on.”